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如果你来泉州,请一定走过这条街

来源:智富时代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7-1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(摄影:郭晓斌、陈晓军) 来自石景石洲的云山百月路。 泉州一向以开放包容称霸东南。 还有在城市之初就开始形成的西街, 是泉州的一个缩影。 开元寺前西街石板路上,牌楼高高

(摄影:郭晓斌、陈晓军)

来自石景石洲的云山百月路。

泉州一向以开放包容称霸东南。

还有在城市之初就开始形成的西街,

是泉州的一个缩影。

开元寺前西街石板路上,牌楼高高耸立,行人扛着重担向前。这是迄今为止西街最早的照片。 (照片:匿名)

泉州西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。

唐开元年间(公元714-741年)泉州建唐城,规划市区。此时,西街逐渐成为一条街道,从双门前(现钟楼下)开始向东。西至西门苏景门(今孝感巷),距今1300多年。

(摄影:陈启拓)

千百年来,西街见证了泉州的朝代更替和沧桑。

千百年来,西街孕育了泉州的名臣和人才。

这是泉州没有围墙的历史展厅,

这里也是源远流长的泉州传统文化的聚集地。

在西街的钟楼下。这是最早的钟楼视频记录。 (照片:匿名)

钟楼和夜色下灯火通明的西街。 (摄影:陈志富)

杨清江认为,西街的形成与其地理优势密不可分。西街位于古城的高地上。为了避免洪水泛滥,自然形成了古城中最早的街区。

唐朝末期,公元905年,泉州刺史王彦斌在治泉州时,扩大市区,西街因沱城而延伸至现在的甘塘胡同。

民国时期泉州西街西城门(宜城门)(王业提供)

南唐宝大五朝,清远军解都使重修泉州城,西门(当时称“宜城门”)迁至西街西端和城西环城路。在路口,西街全长可延长,西街路线基本确定。

1970、1980年代的西街地区,具体年代不详(图:匿名)

今日西街(图:王百峰)

民国时期,据泉州海郊历史博物馆名誉馆长王连茂介绍,1922年,泉州工务局成立。 1923年扩建道路,拆除西街至开元寺的道路。它长约 450 多米,约宽。 10 米,土壤表面。紫芸一动不动地留在路上。 1929年春,西街路工程竣工。后来逐渐形成了西街的模样。

西街不仅是一条街道,更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(图片来源:泉州文旅集团)

今天的泉州西街,东起钟楼,西至城西路,是市区内保存最完好的古街区。 2014年,福建省认定并公布首批9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、泉州西部名胜街道名录。 2019年,央视《记乡愁》走进西街,让更多人感受到早已融入西街的乡愁。

每月一次的开元寺神佛日曾经是这条街上最热闹的场景(摄影:王百峰)

古街一千年,西街一千年。

在泉州闽南文化研究者洪红看来,西街不仅是泉州唐宋以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和古民居,更是一条“鲜活”的民俗街。随时随意进入古宅,依旧狂吠,养狗逗猫,儿孙围膝,享受家庭幸福。西街不仅仅是展示历史的地方,而是原生态中仍在使用的普通民居。

西街两侧的古巷纵横交错。每条小巷的名字背后,都是一条老街的故事(图:王百峰)

走进这些小巷,发现老泉州就在小巷里(摄影:王百峰)

摄影:郑新川

摄影:陈启拓

西街是泉州古美食的聚集地(摄影:王百峰)

在“老西街”的记忆中,“拳烧酒音乐”在这里流行。南少林武术、烧酒、南音,一代又一代的泉州人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。

这里还是昔日繁华的商业街,两旁林立着老字号和老字号的店铺。

还有东墙龙眼、润饼、煎饼、面酱、蒜蓉、田螺……各种传统美食让人怀念。

摄影:王百峰

摄影:田蜜



上一篇:厦门旅博会:共同迎接美好 共鉴文旅新生
下一篇:两岸专家共探休闲渔业发展:突破障碍、加强合

智富时代投稿 | 智富时代编辑部| 智富时代版面费 | 智富时代论文发表 | 智富时代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智富时代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